【直播】国新办就新时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2-09-06



Play Video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2年9月5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介绍新时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国新办就新时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主持发布会

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回答记者提问

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回答记者提问

香港中评社记者提问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技术普及司司长吴远彬回答记者提问

图为发布会现场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09-05 10:00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昨天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先生,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先生,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技术普及司司长吴远彬先生,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先生。下面,我们先请李萌先生作介绍。

科技部副部长 李萌

09-05 10:07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科普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天,我们很高兴与孟庆海书记一起出席发布会,介绍当前科学普及工作进展情况。昨天《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由新华社全文发布,这是党中央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我国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翼”和“同等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构建了适应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要求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去年国务院出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前不久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编制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科普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最近全国人大开展科普法执法检查,极大地促进了科普工作。这次中办、国办正式印发文件,标志着新时代推进科普工作的系统布局已经形成。面对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新需求,《意见》聚焦当前科普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科普发展的战略任务和使命导向,切实发挥科普在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以创新和科普的双重动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对这个《意见》,我学习后体会最深的有三点:第一,科普事业是党的重要事业,所以《意见》强调党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强化价值引领;第二,科普事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事业,当前全社会蕴藏着巨大的科普需求,因此《意见》提出全民参与、惠及全民,强调全社会都有科普责任;第三,新时代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意见》突出科普能力建设,增强科普工作的可及性、针对性、感染力,强调打造与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相适应的科普内容、科普队伍、传播方式、技术手段和工作范式。文件出台后各部门各地方都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其中科技部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狠抓《意见》扎实落地,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邢慧娜

09-05 10:10

谢谢李萌副部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光明日报记者

09-05 10:21

《意见》提出要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请问这项工作如何落实?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李萌

09-05 10:21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翼”和“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贯彻到了《意见》的全过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科技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落实:第一,依托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科普工作统筹协同。强化关键部门责任,推动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推进机制,设置央地、部门科普合作项目,构建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格局。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科技部、中宣部、科协牵头,有40多个部门参加。只要这40多个部门带头落实《意见》,相信这个《意见》会很快能够落地并产生效果。第二,发挥好网络科普力量作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所以要把网络科普队伍作为重要的新生力量来支持和培育,引导其传播正能量,增强科学性,更加便捷地服务广大群众。当然还要整治网络传播中反科学和伪科学的内容,以及以科普的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第三,要推出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普作品。围绕“四个面向”,聚焦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群众关心度比较高的前沿科技,比如绿色双碳、人工智能、基因编辑、量子科技、高速移动网络等内容,反映出社会科学普及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非常关心这些前沿的科技问题。针对这个需求,我们可以采取项目式的定制、特约创作的方式,推出一批弘扬正能量、公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科普作品,大力提升我们国家科普的原创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发现和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和重视科普创作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第四,支持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普场馆建设。我们正在研究开展科普场馆内容的提升行动,增强展示内容的准确性、通俗性,不断提升科技场馆展示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谋划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家科普基地体系,在与各部门、各地方共同打造国家科普基地的基础上,还要推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公众深度参与互动的场景基地,用场景来驱动科普工作,切实让公众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要大力弘扬我们老一代科学家胸怀祖国、科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像青海的原子城基地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基地,像钱学森图书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都是重要的科普基地,要深度地挖掘、广泛地宣传,支持这些场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相结合的目的。第五,营造重视科普的社会氛围。科普工作要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氛围,所以《意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兴办科普事业非常有针对性。目前科普的经费投入,政府还是占大头,我们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约2万多亿,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只有170亿,相差是比较大的。这170亿中间,其中政府拨款约138亿,占了80%。所以我们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投入科普事业,还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论坛,提升中国科普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还要支持大科学家讲科普,支持外国科学家讲科普。你们可能在平时媒体报道中也知道,我们现在有一批外国科学家在中国讲科普,他们的独特思维和独特方法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我们欢迎大批的在中国国内工作的外国科学家加入到我们的科普队伍中来,大家共同讲好中国科技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谢谢大家!

北京电视台记者

09-05 10:24

我们注意到,这次出台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科普交流合作。请问,目前我国科普领域国际交流开展情况如何?如何进一步落实《意见》的要求?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 王挺

09-05 10:25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国际交流,2018年向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科普交流,分享增强人民科学素质的经验做法,以推动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2021年,在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中国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将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在国际交流中突出科普元素,讲好中国创新故事,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最新成就,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增强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成果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一是持续推动公众科学素质国际组织建设。致力于搭建科学素质领域的全球性、综合性、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在连续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基础上,牵头创建公众科学素质国际组织,分享增强人民科学素质的经验做法,加强国际科学素质标准建设,持续实施科学素质交流合作项目,推动共享发展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科普交流合作。聚焦疫情防控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灾害风险、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强青少年、妇女和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的科技人文交流,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机构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等活动。三是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国际共建共享。组织优质科普资源与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委会成员单位共享,开展流动科技馆、“一带一路”国际巡展,探索长期合作的有效途径,依托科普场馆、学会及地方社会组织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四是深化国际及港澳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做强“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品牌,巩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协调委员会伙伴关系网络,开展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体验交流等活动。这方面的工作也希望得到媒体朋友们的大力支持。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

09-05 10:4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此次出台《意见》是出于什么考虑?其中又有哪些亮点?《意见》对于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李萌

09-05 10:43

谢谢您的提问。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支撑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局的重要性在日益提升。一是《意见》提出了落实同等重要的工作思路、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特别注重强调加强制度保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刚才我跟大家报了一个数字,全社会科普投入还是比较低的。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加强科普工作的监督和评估,要求完善科普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二是适应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创新科普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我们现在的科普工作跟以往的科普工作不一样,以往是通过书籍和展板向公众科普,当前科普工作正在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方向发展。网络时代信息爆炸,通过微博、网络、微信形式传播的科学信息已经占到80%以上。科学性、正能量的科普内容传播快、影响大,伪科学、反科学的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也快、影响也大。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对科普传播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机遇,所以《意见》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丰富科普作品的形态和传播渠道,让公众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板和不足。比如,针对科普场馆覆盖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国共有1500多个科技类的场馆,场馆数量远低于公众的实际需求,大部分的场馆多为综合性场馆,内容形式相对还比较单一,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甚至存在着内容不准确的问题。刚才我在前面讲,我们正在策划内容提升行动也是出于这个目的。比如,我们的工业遗产,缺乏工业知识的科普,你们到很多地方有工业遗产公园,里面可能介绍了这个工业的发展过程,这个工厂是什么时候建的,当年是什么样子的,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很少有把这个门类的工业技术发展的历程在里面展示。农业遗产也缺乏农业知识的科普。所以《意见》提出,要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普场馆服务能力。比如,针对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科普不足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的前沿科普是通过热点问题大大促进的。比如新冠疫情带来了病毒学的大普及。从病毒传播等科技知识通过热点问题在公众中广泛普及的现象可以看出,广大群众迫切需要了解前沿的最新知识,因为如果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利弊,会造成一些混乱。所以《意见》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向公众普及科学的新发现、技术的新成果,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我们有很多科技资源,每年有很多的项目和成果,全球科技创新的进展也很快,我们要把这些科普化,介绍给广大群众。比如,针对应急科普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防火、防震、防疫、防洪、抗旱这些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的专业领域科普,相对还不足。所以《意见》强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领域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引导、公共应急、监督考评。要建立应急科普机制,统筹日常和应急科普工作,加强行业领域的科普公共应急工作。比如,针对网络科普中间存在的问题,《意见》要求加强主流媒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要强化新兴媒体的责任意识,对科普作品等传播内容的科学性进行把关。要加强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意见》还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要坚持开放合作。刚才有记者提问王所长时问到这个问题,科普的国际合作交流,效果也很好。所以《意见》强调要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普的国际交流,提出实施国际科学传播行动、开展青少年国际科普交流等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既学到了人家的好经验,也介绍了我们的好做法,从一个侧面来讲,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科技创新的故事的一个重要方面。谢谢大家!

中国青年报记者

09-05 10:44

《意见》中对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的科普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科协组织如何落实强化科普工作职能要求?具体有哪些措施?谢谢。

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孟庆海

09-05 10:45

谢谢您提的问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意见》的第二部分第六条明确提出各级科协组织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首次提出要强化科普工作职能。作为科协组织,我认为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重大历史责任。落实好《意见》,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科普价值引领。科普是党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科教社会实践,也是科协组织的基业和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根本遵循。科协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来看科普工作,从践行科技为民的实践要求来推动科普工作。具体来讲,科协组织要将科普工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科普工作的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高质量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第二,要构建“六位一体”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是科协组织的责任所在,而高质量科普服务离不开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的支撑。去年,中国科协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通过搭建各类科普工作平台,建立科普工作以组织建设融通贯通机制,建设科普专业人才队伍,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科技场馆体系和基层阵地建设,来构建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我们将把体系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优势。第三,要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完善四级联动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应该说,科协组织做科普工作,最大的优势是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要求,我们通过推动各级科协工作重心下移,构建起了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市域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科普服务能够直达基层。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全国500个文明新时代实践中心实现科技志愿全覆盖,有实名注册的科技志愿服务者345万名,有1200万科普中国信息员活跃在基层一线。通过发挥科协系统、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这“一体两翼”的组织优势,我们推动基层科普工作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开展平战结合的科普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基层科普组织力,打造科普“最后一公里”。第四,要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按照“人才、队伍、内容、渠道、活动”一体化的工作理念,以科普短视频创作为重点,我们将推动优质科普创作行动计划。近期,我们将联合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共同实施“科普中国”平台建设工程和“科普中国”创作联合行动,以求打通科普创作的内容供给、评价认证、渠道传播、体系联动、社会协同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并向全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科普资源供给。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09-05 10:54

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是面向大众进行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我国国产的科幻小说《三体》、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等都引发了很好的反响,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创作,激励更多优秀作品的产出呢?谢谢。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技术普及司司长 吴远彬

09-05 10:55

谢谢记者的提问。确实,我们优秀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在社会公众当中引起了对科技、科普工作更多的关注。好的科幻小说,故事引人入胜,而且使人畅想,大家在科幻小说里面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也包括一些科学方法,也是对科学的一种普及。所以,在科普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有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经典的科普作品,同时也需要有像《三体》这样的一些科幻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普工作本身覆盖了经济建设、教育文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它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甚至每个公民来参与,需要大家在科普过程中创作出更优秀的科普作品,向社会进行宣传。所以《意见》强调,在不断强化关键部门协同责任的基础上,要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要创作产出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我想,针对刚才记者的提问,有这么几个方面是我们在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是要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意见》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要注重提升全社会的科普能力,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开展科普。在开展科普的过程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更适合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科学思维方法,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做表率。二是在推动科普过程中大力推动科普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讲,科普是一个公益性事业,但科普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意见》中也特别强调,要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新办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特别是要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刚才李部长讲,很多科普场馆,有一些是企业自身办的,包括围绕一些领域的展馆,实际上更要把相应的科技发展过程、变革向公众进行介绍,这也是科学普及的非常重要的内容。要通过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的有机结合。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普。《意见》提出,鼓励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来支持科普发展。科技部最近也在做一些调查研究,要进一步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政策举措,鼓励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来投入科普事业。四是要特别强调加强科普创作。要推出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普作品,特别是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依托现有的科研、教育、文化等力量,实施科普精品工程,培育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中心。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特别是要注重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特别强调要支持科普展品研发和科幻作品的创作。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好作品的社会推广力度,使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这样优秀的科幻作品。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09-05 10:57

近年来信息化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网络科普谣言或虚假信息,为相关的科普工作带来挑战。请问,对此有何应对措施,接下来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王挺

09-05 10:58

谢谢您的提问。随着我国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给公众带来很多正面信息的同时,网络空间中也存在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是一些谣言。针对这些现象,中国科协高度重视,重点开展了科学辟谣工作。2019年8月,中国科协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上线运行了科学辟谣平台,这个平台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优势和智力优势,组织科学家开展及时辟谣活动,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不断增强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科协和有关部委共同开办的科学辟谣平台,在开展科学普及的同时,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功能。通过谣言研究、内容生产、联合发榜,开展正确的科学知识输出,再加以专业辅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捕捉线索—及时辟谣—正向传播”的有效工作机制,并与有关部委和商业平台形成了提供谣言线索、反馈辟谣服务的双向沟通模式。这个平台从2019年8月至今运行三年多来,成效还是很明显的。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科学辟谣专家库专家总人数已经达到1607人,辟谣库累计收集谣言达到11464条,发布辟谣作品3911个,总用户数量已经达到756万,累计传播量和话题量超过了73.2亿次。科学辟谣平台通过这样一些工作,在2021年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100+高校科学辟谣联合行动》入选中央网信办2021年度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这个平台还联合了学习强国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每月发布“科学”流言榜月榜,目前这个月榜已经累计发布了40期。同时,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比如,就新冠肺炎疫情、食品安全、老年人生活、应急安全等,发布专题性辟谣榜单。这项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下一步,中国科协将持续推进科学辟谣平台建设,有力促进清朗网络空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有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升级人才服务体系,提升平台专业能力。持续打造好专家团队,强化资源建设,积极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辟谣工作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更好地提升专业辨别和内容生产能力。二是扩大辟谣“朋友圈”,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社会团体、媒体平台合作,深耕特色,联合策划推出精品内容,打造科学辟谣品牌。三是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强化参与治理能力。继续完善建立识谣辨谣、分析研判机制,不断优化和提升平台运行效率。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09-05 11:28

《意见》提出要坚持统筹协同,树立大科普理念,其实这也是我们这几年努力的方向,我的问题是在大科普理念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具体取得哪些进展?谢谢。

吴远彬

09-05 11:28

谢谢科技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部门、各地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普能力迅速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也大幅度提高。应该讲,科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有一个数据,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2010年是3.2%,到2020年达到了10.56%,这也是好几倍的提升。同期有一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我们国家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去年的第12位,这个上升的幅度和全民科学素养全面提升是完全契合的,是一条曲线,这反映出科学普及在提升我们国家的整个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型国家方面发挥的有效作用。同样,也是相关数据当中,上海、北京全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接近25%。大家也看到,上海、北京也是我们国家在科学创新当中最为活跃也是最有成效的区域。具体从成效上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科普的法规、政策及协同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科普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就科普法律法规体系来讲,国家有科普法,全国29个省(区、市)先后制定了科普条例或者实施办法,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科普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刚才李部长、孟书记也都讲到了,国务院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科普发展的五年规划。在这之前,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包括科普场馆门票税收优惠政策、进口科普设备减免税政策,特别是今天重点进行报告的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将成为我们下一步指导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在工作的协同中,经过国务院批准,科技部牵头建立了由41个部门组成的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方依据有关条例建立了相应的科普工作协调制度。这些政策法规、工作体系是我们做好科普工作的重要保障。二是科普事业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条件和基础不断夯实,最近这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8.16%,而且在支出结构上也逐步优化,用于举办大型科普活动,建立核心科普场馆,保障科普体系化建设。全国科普场馆建设加快发展,2020年,全国共有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技馆1525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增长了50%多。各部门、地方结合行业领域和区域特点,还建立了一批特色科普基地。三是科普人员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2020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达到181.3万人,其中有24.84万人是专职人员,科普队伍在这期间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科普人才培养的机制也不断完善,全国有多个高校建立了科技传播学院,开设与科普相关的本科专业,相关部门也联合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试点。北京、湖南还专门设了科学传播的专业职称,上海、云南、新疆等地也设立了省级科普奖。科普队伍除了专职的,还有大量人员热爱科普事业、从事科普事业,科普人才队伍得到了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主动向社会公众传播前沿科学知识,大批科技特派员直接把科学技术知识送到基层,网络科普大V、科普志愿者也发挥了科普生力军作用,人才队伍得到大发展。四是科普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科普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特色科普活动贯穿全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全国科普实验展演汇演、全国科普优秀作品评选等活动广泛地调动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另外还有很多具备特色的科普活动,像科技列车行、科普援藏,包括刚才李部长特别强调的,围绕公众所关心的一些重大事件及时加强科普工作。比如,及时举办科技战疫展览、科技冬奥展览,也是通过这样一些主题展览,及时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特别像举办“天宫课堂”科普活动,极大地吸引了青少年、在校学生和社会公众,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活动,使科普工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量脍炙人口的科普原创作品投入市场,科普作品、科幻作品呈现出多样化、分众化发展趋势。2020年,全国共发行科技类报纸1.58亿份,发行科普图书9853.6万册,发行科普期刊1.31亿份,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科普类节目12.83万、16.46万小时,建设科普网站2732个,科普类微博3282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8632个,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公众科普文化需求。特别是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形式传播的作品已达到八成。以上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具备的科普能力,这几个方面也足以体现出科普发展取得的一些新进展。谢谢。

邢慧娜

09-05 11:29

最后一个问题。

海报新闻记者

09-05 11:30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的目标。请问,面向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跨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谢谢。

王挺

09-05 11:30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科普研究所是我国唯一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的专业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统筹部署下,在各部门、各地区的不懈努力下,探索出了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模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刚才,各位领导都提到了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大幅提高的事实。在这里,我也想和各位记者朋友说得具体一点。我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上升到2015年的6.20%,到2018年的8.47%,再到2020年的10.56%,像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和区域都已经超过2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去年6月份,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5%,到2035年要达到25%。这次《意见》又再次强调这样一个发展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素质建设的高度重视。作为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认为这次《意见》再次明确这一目标,就是以目标导向,将进一步强化科普作为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推动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科学根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落实,将切实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协同各方加强新时代科学素质建设,确保上述目标如期实现。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精准施策,抓牢重点人群素质提升。在《意见》当中也提到了几类重点人群。一是,要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筑牢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中国科协正在联合教育部,推动利用科普资源来助推“双减”工作,探索“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科创逐梦”等实践,举办“天宫课堂”、航天员太空授课等全国性、高水平的大型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比如,正在联合农业农村部举办“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三是,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家知道,由于疫情等原因,现在老人在信息时代生活,遇到一些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一是,就是要实施智慧助老行动,针对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老年获取信息、识别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等。二是,要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普及老年人所需要的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三是,要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和科普方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要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通过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为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五是,要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通过编发科技读本、开展科技培训等,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履职能力。第二,要广泛协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到各地各部门的相关考核和规划计划当中。目前全国已经有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到本级党委、政府考核中,有24个省(区、市)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目标值纳入当地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要发挥好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等机制作用,探索科普基金、设立科普奖项、联合公益行动等新措施,形成整体合力。组织各级科协学会积极打造地方行业社会化科普平台,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第三,强化保障,完善政策机制体系。现在正在推动科普法的修订,8月31日,全国人大第36次常委会已经审议了科普法的执法检查报告。我们也在配合全国人大和科技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完成了科普法第三方评估报告和问卷调查报告。下一步,在推动科普立法修订的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制修订科普条例。同时,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强化工作保障和监测评估,深化全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比如刚才提到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由我们在具体执行,已经从以往的五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今年我们正在开展第12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们会在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同时也要加强对各地在提升科学素质方面的一些专业性指导。我的回答就这些。谢谢!

邢慧娜

09-05 11:36

大家如果没有更多的问题,今天的发布会就先到这儿。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分享